武林小说网 > 魔法世界的道士 > 第90章 南泥湾

第90章 南泥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生化兵所带的人民军因为带了大量的粮食,在去陕北的路上,就收拢了数百流民,不是没有更多的流民,而是绝大部分流民无法跟上人民军一天四五十里的行军速度。

    对这样跟不上部队行军的流民,人民军告知他们可以去陕北的延长县。人民军未来会去延长县垦荒。垦荒期间粮食都由人民军承担。

    对流民成分,生化兵们也统计了一下,发现有两成是破产的自耕农或者佃户,不到一成是匠人,剩下七成多都是军户,看来大明军户制度之害真是坑人啊。

    当然也是因为这里距离九边比较近的原因,才导致军户逃亡的最多。如果是内陆省份,应该是破产的自耕农和佃户逃亡最多了。

    其实依据大明律,人们出门都应该带路引,不过其实只要不进城的话,是没人查你路引的。这也是罗伯特把在遵化把酒店和粥棚开在县城外东关的原因,因为流民根本没办法进城。

    流民进城唯一的机会,就是卖给富户做奴仆要么是卖给青楼做妓女——奴仆、妓女好歹是有一个身份了。而且这个身份,也保证他们不会饿死——奴隶主对保护自己财产还是很上心的。

    这也是明末税收锐减的一个原因,如果做官绅、勋贵家族的奴仆,生活反而比更加自由的自耕农和佃户好得多。所以只要有门路的,纷纷投献了土地全家一起去官绅、勋贵家做奴仆。

    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不论是张居正变法、还是万历、天启两个皇帝向地方派出大量的税监,打击对象都是当地拥有大量土地奴仆的豪绅。

    一直到崇祯这个傻小子被吹捧了几句圣君临朝,就把全国的税监全部撤了,这才让明朝的税收到了收无可收的地步。

    等崇祯明白过来的时候,大明已经是遍地烽火,哪怕再想派出去大量税监也已经晚了——地方官可以不去动你的那些税监,但是农民军可以啊,甚至地方官绅的家丁还可以假扮农民军去杀死那些税监啊。回头报个流寇来袭杀了税监不就是一份公文的事情,反正又不是流寇攻城了。

    武宗朱厚照和天启帝都是宠信宦官和文官集团对着干,然后都在二十多岁落水一次后被文官集团毒死的,大家杀皇帝也没啥心理压力,更别提杀几个宦官了,那太监做到魏忠贤这等地位也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皇帝都杀了,杀个皇帝的狗那还叫个事。

    人民军在陕北的落脚点,在延长县的南泥湾,南泥湾固然在民国年间是荒地,在明朝也是荒地。

    不过罗伯特却知道,南泥湾的地下其实有陕西最大的延长油田。就这个油气资源,就已经是一大笔财富了。附近的延安虽然有现成的油田,不过延安油田地下的石油储量却不高,而且当地地质条件复杂,没有太多的开采价值。

    更别提南泥湾的土地开发出来,也是赫赫有名的塞北小江南。南泥湾这里靠近黄河也能用黄河水灌溉农田,采用虹吸技术引水浇灌就是了。

    其实天津也好、南泥湾也罢,只要开发出水利设施,都能从荒地变成上等水田。

    地主豪绅也有建设维护水利设施的这个能力,但他们就是不肯去做,而是盯着现成的水田不拿过来睡觉都不踏实。

    人民军五月底进入陕北后,再次收拢了当地一千多流民,加上人民军两千来人,就在南泥湾开始开荒——过程先是放火烧了杂草,然后派人将地上的石头都捡走,生化兵开着从储物袋拿出的拖拉机犁地之后自动播种,再加上用带来的水管虹吸黄河水浇灌土地。

    五月底六月初开始开荒虽然晚了点,不过有良种的话,到秋天基本还能收一季粮食。

    没有时间积肥,也没有现成的化肥可用,地里的肥力虽然不高,不过根据生化兵对地力的测算,现在种植一季小麦,大概能亩产五百斤左右。

    比当年亩产万斤小麦是大大不如了。不过还是能勉强达到一分试验田的水平。

    因为上了机械化,十几万亩荒地半个月时间就被几十辆拖拉机耕种好。

    农业生产这事,主要忙在播种和收获这两个时间段,剩下的时间,都算农闲时间。

    农闲时间,人民军也不会让人闲着,孩子去上学,老人们拿着哨子坐在路口附近做警戒(警戒不仅仅全是防盗贼山贼,也防官军,这年代官军祸害百姓一点也不比贼寇差),青壮男子在生化兵手下挖窑洞。

    以前来得比较急这里也没有现成的房子和窑洞住,大家都是挖的地窝子住,现在闲下来了,不说瓦房,就地挖窑洞住还是可以的,窑洞这东西其实冬暖夏凉非常科学,女人们负责给工地上的人们做饭烧水兼着看护还不能上学的学龄前儿童。

    基本上从天亮起床,到天黑前,整个白天的时间每个人都有的忙。当然老人们在路口的阴凉处警戒,也算一种养老的方式了。

    如果偶尔遇到雨天,挖窑洞的工作也会停工一天,然后大家包饺子吃。生化兵们有这么多白面和肉,此地也不缺能吃的野菜,闲下来岂能不吃饺子,对传统的北方人来说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吃饺子就是了。

    虽然平时大家面条、大饼、馒头等白面没少吃,不过吃饺子的意义又不一样。陕西这一带,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水土流失过多就已经不那么富裕了(这也是唐后期从长安迁都的重要原因),能吃饺子自然是过节一样。

    大明朝的国运,也和陕西一样,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明朝初期的时候,陕西每年军屯粮食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随着人口滋生,加之军官吞并军田造成军户大量逃亡,陕西的官兵已经需要朝廷每年拨粮接济的地步。

    从六月开始,不断有零零碎碎的流民在南泥湾加入人民军。毕竟这年头给大家能顿顿吃上白面的主家可是仅此一家。

    能吃这么好,别说垦荒,就是主家带大家去造反也大有人去做啊。造反失败固然杀头是要死,但是饿死不也是死吗,若是有区别的话,造反死能多活几天多吃几顿饱饭,也是好的。

    老子早就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